顯示具有 生活小感想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生活小感想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4/03/25

生意

週一早上有人送來UPS快件。我最初以為是寄給S的文件,但看清楚,收件人是我啊。拆開信封後,裡面還有一個黃色信封。再打開,是一疊發黃的紙!

再看清楚,是一疊紙樣(OK,對縫紉沒興趣的朋友先不要驚,這篇真的跟縫紉沒關係的)... 噢。想起了。上週四買的一本書,週五送來後,我並沒找到書中附送的紙樣。上Amazon查看,看到部份顧客寫的評論中,有提及這問題。原來印刷商出現錯誤,沒將紙樣放入書套中就寄出,於是我跟隨其他顧客的經驗,直接發電郵聯絡出版社。

隔了半天,大約是美國的早上吧,我就收到電郵回覆,說已將我的地址轉發到印刷商,他們會盡快補寄紙樣給我。因為出版社和印刷商都在美國,我以為最少也要等2星期或10天吧,誰知週五聯絡他們,週一就寄抵我家!

2014/02/14

國情不同?


情人節賀卡前,站了十幾廿人。但大家都站得遠遠的,還分成前後排,看中了哪張才走幾步上前取出。方便人也方便自己,不將自己的存在無限放大。就是這些生活小節,讓我由衷敬佩欣喜。上車前排隊、下車說借借、讓座予老人孕婦、不在餐廳內高聲談話、替後來的人拉著門、多說謝謝不客氣...

... 倫敦充滿移民和移民的後代,這些不見得是他們自小就懂得就習慣做的事。但來到守禮的國度,正常人都會自然守禮起來。文明的移民會尊重人家原有的風俗習慣,以不搔擾他們為原則,自發的配合、適應,對自己的失禮會覺得羞恥,事後作反省。絕不會以「國情不同」為借口,要求別人包容。

2013/12/22

團圓


其實呢... 以前我們一直都沒甚麼冬至吃湯圓的習慣,因為無論大小節日,在我們這個家,總是不知不覺的過去。我想,可能因為我父母和他父母都沒慶祝節日的習慣吧? 不過既然家中剛好有湯圓,也就意思意思的煮兩碗吧。

其實吃不吃湯圓也沒所謂,團圓就好。最近漸漸明白到建立一個家庭不容易,要維繫建立了的家庭就更不容易了。除了靠自己努力,還要很多很多的運氣。緣來緣盡,從來都是三分人力,七分天意的事。不能強求,唯一可以的就是做好自己。總之,好好珍惜家人,每天都要盡量過得快快樂樂的。

2012/06/14

需要? 想要?


我覺得「想要」和「需要」,從來都不容易分得清楚。有時,我會強烈地覺得自己需要一件東西。但當你想要一件東西,又自然能找到無數個理由說服自己,製造出千百種你需要它的原因。

家中的杯子太古舊也不知能否入微波爐... 那套杯子原本就是人家送的自己從來也不喜歡... 杯子的底部太圓很容易被推倒很不方便... 到頭來,這種「需要」是真實的嗎? 還是只不過建立在「想要」的動機上?

記得有句說話是 "when in doubt, don't." 不肯定的時候,別去做。購物也應該這樣吧? 不肯定自己有沒有真正需要的,先別急著買。

對,再想想吧。

後記: 這套Le Creuset杯子,最後還是沒有買呢。或許等到將來搬新屋,或安定了有自己的家,才再考慮吧!